师训君评:
“赛课”是对教师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教育心理学运用等方面的综合考验,是基于教师人格魅力基础上的各种教学技术融合叠加的综合较量,更是一名优秀教师在教学道路上抽丝剥茧、成长蜕变的过程见证。“赛课”到底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助推力有多大?
近日,人事处教师职业服务发展中心组织我校9位参加高校教师教学大赛线上培训的教师进行了一场跨学科赛课线上交流会。老师们结合所学,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教学经验,将所学理论与线上教学实践相结合,精心打磨,呈现出了独特的风格与技巧。
“赛课是一场锤炼自我的旅程”
基础医学院 钟堂武
爱因斯坦曾经在一次《论教育》的演讲中引用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所剩下的东西(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everything he learned in school)”。仔细体悟,学生经学校与教师的教育后,部分知识的记忆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忘记,而留下的、伴随学生一生的或许恰是其认知世界的方法、养成的良好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看万物的价值观。于此,我常反思,作为师者,我该教学生什么,如何教?
参加完“高校教师教学大赛训练营”,我对交流会上李老师提出的观点“精彩微课是需要新旧经验反复论证的”这句颇有感触,想到的一个词便是“推陈出新”。《梁溪漫志·张文潜粥记》的“推陈出新”,即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这似乎正符合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需不断提升职业素养、超越自我的理念。

新教学设计 旧教学设计
最初,我的教学观重在传授知识本身,教学过程多局限于“搬运”,而对“问题导向、创新思维、科教融合、人文素质”等方面教学引导不够,导致自己从教育理念到教学设计再到教学实施整个环节都有偏失。直至2017年参加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后,对教学有了进一步的体会与反思。通过这次培训,对教学理念与方法技能的认知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赛课是一场锤炼自我的旅程,是自身教学本领的升华之阶。“上好一堂课”是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推陈出新的过程。“陈”要继承,“新”要开创。记得刚入职时,我从老教师备课、听课中学会了优良教学方法与技能,如今想来这便是“陈”,是教学之根基;而大学生思政培养、人文教育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则是教学中需要融入的“新”。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教学对象的改变,新时代大学生所需要的不仅限于书本知识传授,他们更关心某一知识点的“为什么”、“能解决什么”等相关问题,这也符合“在满足基本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转变。
关于筹备赛课,也就是如何“上好一堂课”,钟老师分享以下经验:
1.教学实施前要进行学情分析,做到有的放矢。
2.教学理念要兼顾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
3.授课章节要精挑细选,发挥所长,追求完美。
4.课件(PPT)及微课制作要精妙构思、精益求精。
5.教学设计(教案)书写要博、广、深,体现出科研、教学、思政相结合。
6.讲授环节要引导学生探索求知、逻辑推理、知识延展。
7.教学演示要彩排多练,设计合理道具,注意仪表教态,做到熟练自然。
8.各个环节要早做筹备、精心打磨,祛魅超越,锤炼心态,争取团队协作。
教育,如诸多课题一样,世界上没有完全可信赖的方法与范本可循。对于学生而言,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或许才是终生受益的。正可谓: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作为师者,或许我该做的就是努力学习他人教学之长并感悟其中的真谛,提升教学技能,在教学设计中力求将人文素质、创新思维、学习动机、自主学习、逻辑推理、探究能力等环节适时、科学、合理地编排进去,融入课堂教学并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贵在“授之以渔”。或许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的路上面对挫折与挑战时,温暖又善良,智慧且坚强地走向更远。